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严父出孝子,慈母多败儿?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同

   日期:2025-06-26     来源:www.vddcv.com    浏览:446    
文章简介:爸爸,是儿子的第一个效仿对象。一个爸爸对儿子的教育方法,其实会干扰三代人。

爸爸,是儿子的第一个效仿对象。一个爸爸对儿子的教育方法,其实会干扰三代人。

有人说,每一个青春期男生,和爸爸都有一战。
邻居家的儿子自从上了初中,和父亲的关系就急转直下。父子两个一言不合,就能吵起来。
父亲越是严厉管教,儿子越是倔强不愿低头。
母亲夹在中间,左右为难:“孩子上小学的时候,他父亲一直是他的偶像,如何忽然就成‘仇人’了?”
青春期是男生生活的重点期。
假如爸爸在家饰演的是严父的角色,常常责骂、惩罚孩子,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,他必然会主动逃离、疏远爸爸。

01

家有男生,爸爸必须要“慈”
综艺节目《你好父亲》过去采访过100多位爸爸,他们有明星,也有普通人。
这类人大部分都有一个严厉的爸爸。
歌手蔡国庆如此评价我们的爸爸:“严厉有余,慈爱不够。”

小时候对爸爸的印象,只有严厉的管教和责骂。只须他和别的孩子起了争执,爸爸二话不说,上来就是批评或者揍他。
他暗暗告诉自己:我将来绝对不要如此对待我们的孩子。
后来,他要当爸爸了,特意告诉我们的爸爸:“父亲,我也要做父亲了,但我肯定不做你如此的父亲。”
爸爸瞪着他,没说话。
有个男性,到了中年还没办法和爸爸和解。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被爸爸严厉管教的日子,依旧会忍不住流泪。
“只须叛逆就会打我。”“做错事就要挨打。”“动不动教育我的方法,都是用武力来解决。”……


被打怕了,他选择成年后离爸爸远远的。不是需要联络,就不联络。
小时候的创伤,真的要用非常长的时间才能治愈。而有些人,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治愈。
其实,这类爸爸难道不喜欢我们的儿子吗?
并非。
他们明明那样爱孩子,却用错了表达方法。
不少爸爸都有一个认识误区:对儿子,只有严厉管教,才能让他成才。
然而,事实真的是如此吗?
关于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,心理专家李玫瑾提出过:
其实最好的教育模式,是严母慈父。爸爸要慈,特别要紧。假如爸爸讲理的话,孩子就感觉天是有人撑着的。

特别是男生,小时候爸爸的严厉可能看不出来后果,但到了青春期,当男生开始变得有力量,他会选择疏远和逃离爸爸。
但青春期,恰恰是男生最需要爸爸的时候。

心理学研究发现,缺少父爱的男生,更容易产生暴力倾向,在校成绩不佳,而且到了青春期,更可能加入不好的团伙。

02

3个阶段,3种养法

婴幼儿教育专家觉得,在男生的不同成长阶段,爸爸饰演的角色也要有所不同。

 

6岁以前,给男生安全感
6岁以前,男生是是妈妈的,他们愈加依恋妈妈的拥抱和照顾。
这个阶段,孩子的性别差异无关紧要,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,都需要安全感。
父亲不可以携带性别偏见,对男生,一样可以亲亲抱抱举高高,和孩子打造非常不错的亲密关系。

 

7-12岁,做男生的玩伴
这个阶段,男生忽然变得“男子气”,最温和的男生也想要舞刀弄枪。他们开始喜欢和父亲在一块,学习和模仿他。
这个时候,父亲要多和男生玩耍打闹,陪男生做一些冒险、有挑战的运动,打球、爬山、跑步等,培养至少一项运动喜好。
在嬉笑玩闹的过程中,男生的竞争优势会被激起出来。
父亲还要教男生掌握克制,让他了解什么时间应该适可而止。

13-十八岁,做男生的引导者
这个阶段,是男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刻,他们迫切需要一位出色的榜样。
假如爸爸妈妈不可以引导男生找到崇拜的榜样,男生就会自己探寻。探寻方向错误的话,还有染上不好的习惯、成为不好的少年的风险。
爸爸要站出来,多和男生谈谈理想,谈论出色男士的品质,帮助他树立生活的目的,并规划达成目的的办法和路径。

当男生有了积极正面的榜样,有了明确的生活目的,生活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。

教育孩子,是需要做出一些取舍的。


优质的伴随,就是爸爸给男生最好的教育。

近期有一位父亲在网上走红,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,他戒掉了14年的上网成瘾。

 

他原本是游戏重度喜好者,常常打到半夜一两点。

直到儿子上了小学,有一次他正玩在兴头上,儿子总是过来捣乱,如何说都不听,他忍不住动手揍了儿子一顿。

事后,他特别后悔,意识到自己“废”了没关系,可不可以毁了儿子的生活。

他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,于是咬牙卖掉攒了十多年的游戏装备,还注销了账号,卸载了推广客户端。


现在,他已经变成了健身达人,事业也做得愈加好。在他的带动下,儿子的学习也很出色。
大家常说,“有其父必有其子”。
爸爸,是男生的第一个效仿对象。爸爸的一言一行,对男生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假如你选择整天躺在沙发上打游戏,你的孩子会如何?
大概也会成为玩游戏上瘾的少年。

03

爸爸缺少伴随,其实有弥补办法
一位母亲过去向婴幼儿教育专家提问:

“我儿子7岁了,还天天只肯粘着母亲,不喜欢和别的孩子玩。小区里同龄的小孩子和他打招呼,他也不理人家,如何解决啊?”
专家只问了一句话:“孩子父亲呢?”
这位母亲当场泪崩。
原来,孩子的父亲长期在外出差,缺少对孩子的伴随,有时忙起来,半个月都不会打一个电话。
孩子的生活里,只有母亲的角色。

不少家庭其实都有不能已的苦衷,父亲的责任非常重,没方法做到常常伴随孩子。
但专家提醒,即使不可以常常伴随,父亲一样可以成为好父亲。
需要通过一些「弥补办法」来弥补:

 1、和儿子约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打电话。让他了解父亲虽然不在身边,但很爱他。工作再忙,给孩子打电话的时间还是能有些。
2、让儿子多知道父亲的工作,树立一种认知:父亲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。孩子会在内心深处,把父亲当成偶像来崇拜。
3、借助假期,安排一场父子旅游,弥补长期缺少父爱的遗憾。父亲完全可以带男生玩一些有挑战的运动,培养男生的勇气和冒险精神。
4、探寻男士榜样。让儿子多接触身边出色的男士长辈,探寻一个可以模仿的榜样,这也是弥补父爱缺失、培养男子气概的一种弥补办法。
家有男生,爸爸必须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。
男生要多和爸爸接触,才会了解如何成长为一个有责任、有担当的男性。
不要把教育的责任甩给母亲,更不要等到孩子出了问题,再埋怨是母亲没教好。
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,以后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。
一个爸爸对儿子的教育方法,其实会干扰三代人。
最差的结果是,孩子长大后会下意识地模仿我们的爸爸,用小时候遭受过的方法来对待我们的孩子。

 

 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